近期多家国际投行发表了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伴随着一片“看好”声,外资也在用真金白银进行投票。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约680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累计净流入规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将进一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外资或将持续流入中国市场。外资配置依旧倾向于大市值、低估值、行业逻辑稳定的方向,这会让部分内资机构调整策略、跟随投资,进而吸引更多的境内投资者介入。
外资唱多A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多家外资机构调整了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高盛将沪深300的目标点位从3900点提升到4100点,相对于目前的点位大概有15%的上升空间,这是今年年底的目标点位。
高盛看好A股市场的逻辑,一是经济复苏具有韧性,经济复苏力度增强;二是A股估值依然较低,吸引国内外资金入场;三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正在逐步发力,也将产生效果。多方面因素推动A股市场信心提升,A股现在已经进入到右侧上涨阶段。
无独有偶,摩根大通也对A股市场保持乐观的展望,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表示,对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的基本情境预期是66点,沪深300指数的基本情境预期是3900点,目前中国股票的性价比正处于改善之中,不少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降了成本,盈利和现金流有所好转,资本开支增速下降,今年是业绩恢复期,资产价格的稳定会有助于恢复的持续。
刘鸣镝表示,今年2月以来,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新举措,稳定了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包括监管层为杠杆资金释压,国务院发布第三个“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退市力度、强化现金分红监管等内容,这些都刺激着A股市场的上行。
在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最新发布的中国股票策略中,他认为,目前A股市场已对经济发展具备更高的战略重要性,新质生产力和自主可控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股市更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受全球资金净流入带动,中国股市已迎来反弹,预计A股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估值折价将收窄。
施罗德投资大中华股票主管卢伟良也表示,政策对房地产的支持,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和项目完工方面,或有助该市场在2024年见底,市场对物价方面的担忧也开始减轻,各行业有望在2024年实现供求平衡,这些都是中国经济中的向好因素。
真金白银投资A股
伴随着一片“看好”声,外资也在用真金白银进行投票。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约680亿元,而2023年全年的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仅为437亿元。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购公告显示,相较于一季度末,摩根大通、美林国际等外资机构纷纷加仓A股上市公司。5月14日,宏川智慧公告,截至5月9日,摩根大通持股量为1990.98万股。一季报显示,该机构持有宏川智慧1907.33万股。5月8日,凡拓数创回购公告,截至5月6日,美林国际与巴克莱银行成为凡拓数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量分别约为69.58万股和62.40万股。而凡拓数创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未出现这两家外资机构的身影。
除股市外,外资对境内债券资产布局也愈加积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5万亿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中所占比例已上升至2.9%。
对于近来外资频频加码中国股市、债市的原因,中金公司表示,近期外资的流入既反映全球资金低配中国市场后的回补,也是对我国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验证,全球资金能否继续流入中国,可能最终取决于经济修复前景。如果政策持续发力,推动经济进一步修复,则有望助力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修复,提升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信心。
外资流入或将持续
对外开放政策的力挺,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助力。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文支持“互换通”机制安排进一步优化,指导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推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利率互换产品,完善存续期管理配套功能,并落地其他系统优化和费用优惠措施等。
证监会也通过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措施,统筹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随着各项推动政策的相继落地,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意愿将不断增强。在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看来,随着外资配置意愿的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将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这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外资的进入也将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发展。
在配置倾向上,曹辙观察,国际资本更倾向于配置具有稳定收益和增长潜力的资产,如港股、A股及人民币债券等,同时也更加注重资产分散配置和风险管理。这种新的配置趋势,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关注和信心。
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汪毅认为,当前A股增量资金规模仍相对有限,北向资金的明显转暖逐渐成为影响市场风格边际变化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年北向资金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净流入的节奏。